“互联网是个实现工具,我们的目的是发展实业,解决人们的生存、幸福问题。实业是就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第二,低价格、低质量、低成本,会摧毁我们未来的战略竞争力。”
“中国历来都不缺乏政治家、企业家,但从来都缺乏真正的商业思想家—在当代中国,任正非算是一个。”

这是《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书中对任正非的评价。43岁才开始创业的任正非,“一手把山寨公司变成了震惊世界的科技王国,”同时创立了开中国企业先河的企业治理大法。他在判断企业市场时极具预见性,在企业繁花似锦的时候却说这很可能是企业的“寒冬”。
作为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是华为个人第一大股东,占1.42% ,其余的98.58% 为员工持有。截至2011年年底,在华为14.6万多员工中,有65596名员工持有公司股份。这几乎是全球未上市企业中股权最为分散、员工持股人数最多的一家公司。
那么他对于如今“互联网+”的火热带来的创业热潮、以及现在很多产品硬件非常低成本,然后增加很多软件功能如何看待,以及他对未来的通信事业发展的趋势又有如何的判断:
思想意识与体制要创新,并不单单是技术
中国经济发展30年,虽然取得很大的成绩,经济体量是全世界第二位了,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没有创新。您怎么看?
任正非: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是邓小平释放了中国能量。三十多年前,中国的生活条件大概是这样的:我们不知道房间里面会有洗手间,我们不知道洗手间是可以很干净的。整个思想结构上处于一种封闭落后的状态,如热力学所说的封闭定律。
热力学讲不开放就要死亡,因为封闭系统内部的热量一定是从高温流到低温,水一定从高处流到低处,如果这个系统封闭起来,没有任何外在力量,就不可能再重新产生温差,也没有风。
第二,水流到低处不能再回流,那是零降雨量,那么这个世界全部是超级沙漠,最后就会死亡,这就是热力学提到的“熵死”。社会也是一样,需要开放,需要加强能量的交换,吸收外来的优秀要素,推动内部的改革开放,增强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