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泽仁,四川巴塘人,藏族,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第六届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班禅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藏族画家尼玛泽仁的绘画艺术,在总体上洋溢着生命本色的凝重与诗性色彩,他善于在宽阔的时空背景下书写与表现雪域高原及高原藏民族的生存诗意,而且他多从日常生活现象的美感入手,在对生存现实凝望的同时,折射出遥远的记忆与梦想。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藏族文化的发展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贡献,它们的一体化谱写了一曲苍远绵长的诗篇。尼玛泽仁在对本土文化经验的开掘和梳理中,看到自己民族文化传统与习俗的源远流长和持久不衰的魅力,因此,他绘画中的意象、符号,都隐含着记忆,并唤醒着记忆,以使一种共同的传统和文化经验传承和沿袭下去,“一切伟大的民族都是保守的,他们缓慢地相信新鲜事物,对于现实当中的错误极具耐心,深深地并永远确信,一度建立起来并长期被认为是公正和终极之物的法则与习俗是伟大的”(卡莱尔:《文明的忧思》),尼玛泽仁认同了这一观点,也让他发现了本土文化的习俗与不变法则可以为文化中国的价值重建注入活力。
这份敬畏感情的获得,得益于画家生于斯、长于斯的川藏高原,以及清苦而充实的牧区岁月的磨砺,得益于他融入城市生活,受到高等教育后,不忘自己作为画家的天职是“返乡”的呼唤、是构建“精神家园”的担当,得益于他日复一日对心灵的虔诚和提升,有了这份敬畏,才有了艺术精神的守望,才有了对民族文化的整体观照,才有了深谙艺术是“人”的艺术、是天地人和谐为一的大美与大境界的表现。而尼玛泽仁这份敬畏中的守望,一经诉诸笔墨、形式,便有如飘动之风和灵逸之水,穿行于作品的意象、符号之间,为他的绘画艺术增添了“返乡”的记忆、现实的凝望、前行的憧憬等特殊的韵味——定格了那高原民族特有的习俗纯朴、生生不息、粗犷坚韧、浑厚苍茫的神采与风范,这是画家的感受,也是他对自己生命体验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