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农倒奶当然与当年的资本主义倒奶现象有具体差异,但归根结底都是一种市场行为,就此用二分法概括为所谓的有本质区别的两种模式,恐怕就贻笑大方了。
近日来,我国多地出现奶农“倒奶”事件,有专家指出:中国奶农倒奶与资本主义倒奶有本质区别,还煞有介事大段对此进行论证。此观点一出,引来多方关注。
“倒奶杀牛”这一幕,是对国内奶牛养殖业的冲击。但是,其背后的常识不能被混淆,这也绝不是简单的“中国奶农倒奶与资本主义倒奶”二分法可以界定的。
首先,进口奶粉、基粉和鲜奶进入中国市场,必然会给中国奶农产生冲击,这种冲击在全球一体化时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企业出于降低成本、以及规避国内奶业小散乱风险的考量,从而更多选择进口奶粉,也是基于经济人理性。
在市场化充分的奶业,奶农提供的就是一种商品,它的价格随着市场波动而上涨或下降,而这种由需求主导的模式,也就决定了奶农的成本可能会面临与价格倒挂的状况。尤其是在供大于求趋势明显,乳企处于买方市场的背景下,奶农的议价能力大大被削弱,在收不抵支的情势下,部分奶农为了减少不断扩大的亏损,只能选择“倒奶杀牛”。
在以前,我们常用资本主义“倒牛奶”的现象来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现在,我国出现的“倒奶”现象,从具体国情分析,大多是市场体系不够完善,销售渠道不畅导致。但奶农“倒奶”都是供给过剩的产物,是在具体市场状况下不得不作出的选择,和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没有关系。简单地谈论这种行为到底“姓社”还是“姓资”,不仅缺乏常识,而且毫无意义。
中国奶农倒奶当然与当年的资本主义倒奶现象有具体差异,但归根结底都是一种市场行为,就此用二分法概括为所谓的有本质区别的两种模式,恐怕就贻笑大方了。